碳纖維棒工業-碳纖維棒工業歷史和國內外對比
碳纖維的發展是一個交流和融合的過程。
1980年代的主格調是引進。1984-1985年,國家科委鼓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承諾將給予資金支持。
如果要講遺憾,就是2000年代之后,實驗室技術簡單放大,直接躍進工業化,缺少的工程化技術開發,在碳纖維棒企業的工業裝置上燒錢來做;技術無特色,落后技術重復建設。這其中,提供技術方盲目自信,對工程與工業缺乏基本的敬畏,企業家利用小農經濟(或簡單制造型經濟)獲得的成功經驗用于碳纖維,對復雜產品技術缺乏思想與戰略;社會對高科技招牌行騙缺乏辨別能力,尤其地方政府主導的項目多次被騙,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這充分反映了整個社會“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心態。當然,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中國經濟進入工業文明階段必然要交的學費。
2019年的全球市場,除了如航空航天、體育器材、汽車、建筑補強、模塑混配等靜電分市場的穩步發展之外,風電、壓力容器市場增長迅速,這是驅動整個市場的重要引擎。另外,各大碳纖維公司均看好單通道飛機平臺大量采用碳纖維定制加工材料的前景。這些均為市場注入了強大的活力。